來去 ~ 來去 ... 台南鹽水武廟一日遊

鹽水介紹

介紹

鹽水蜂炮(鹽水武廟) 1.鹽水蜂炮列為市定民俗 2.交通部觀光局觀光年曆鹽水蜂炮列為國際性觀光活動 鹽水蜂炮的習俗始自清領時期,相傳光緒11年(1885年)夏天,鹽水地區發生大瘟疫,上千名街民死亡,地方民眾祈求神蹟降臨,最後武廟關聖帝君降旨遶境降魔,指使元宵夜由周倉爺前導,關帝神轎押陣護隊,信徒尾隨繞走疫區,沿途燃放炮竹直至天明。遶境結束後,鹽水疫情就此消退,民眾感念神恩,每年元宵夜沿襲成例,演變為今日赫赫有名之蜂炮盛會。追逐蜂炮須特別注意自身安全,蜂炮場面固然壯觀刺激,危險性亦高,安全設備必須備齊,以防眼睛灼傷、耳膜震破等意外發生。 近年的鹽水蜂炮已成為政府規劃的大型活動,並配合歷史和觀光將古時的街道復原,2006年台南縣政府就將鹽水區的三福路設成古炮街,串聯街上的商家用古法製作鞭炮,如竹捲炮、單管復古式煙火等。於2007年更以長達13公里的連珠炮火龍傳奇,希望挑戰新的金氏世界紀錄,但因同時點燃五條路線,且途中鞭炮熄滅一次,致使難以認定長度,因而無法如願創紀錄。

 

基本的作法是以木條釘製大型支架,可從二尺到二十尺高,再將沖天炮排滿在木架上,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沖天炮不等,接著將沖天炮的炮心連接起來,組成了炮台(或稱炮城),再加以外觀裝飾,黏貼色紙,組成人形、動物型等。通常家族會動員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參加活動。 鹽水蜂炮的路線由鹽水區上的武廟前開始,進行遶境全鹽水區的活動。原本遶境活動為元宵節當日開始,為期一天,後因遶境時間過長而將鹽水區劃分為幾個區域,並安排為兩天的遶境行程,因此目前的鹽水蜂炮活動時間為農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時開始,至隔日元宵節午夜過後方全部結束。在遶境活動當中,神轎抵達門前後,才會開始推出自家的炮台。主人拉開紅布,撕下炮台上「恭祝 關聖帝君 聖誕千秋 弟子某某某叩謝」等字樣的紅紙,在神明面前與金紙共同焚燒祝禱後,便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,讓遶境神明點收蜂炮。 參加蜂炮活動的民眾應準備完整的保護裝備以免受傷,包括全罩式安全帽(頭)、圍巾或毛巾(脖子)、棉質或牛仔外套長褲、手套及平底鞋或運動鞋,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。將全身保護完畢後,再殺進戰場,參加此炮聲隆隆、火光不斷的民俗慶典。由於有多年的遊客受傷經驗,近幾年已經禁止使用聲光效果十足之塑膠製的沖天炮,並在慶典之後規劃大型的垃圾清掃活動。2008年6月27日被指定為「台灣文化資產」之民俗類。

資料來源 : tour.tainan.gov.tw/view.aspx?sn=53

 

聯絡我們

台南鹽水武廟

台南縣鹽水鎮武廟路87號

搜尋網站

© 2014 版權所有。

Make a free websiteWebnode